【Spring Boot】第1課-從環境準備、建立專案、打包到啟動程式 #2024 年更新


https://unsplash.com/photos/LmyPLbbUWhA

此文最初於 2019 年 5 月寫成,當時在網路上或補習班,能找到大量手機 App 或網頁等前端開發課程。至今前端開發仍然是想轉職軟體工程師的人的首選。

但一套資訊系統,需要前端與後端結合才完整。這系列的文章,會引進筆者大學畢業以來的工作經驗和自學成果,教導讀者使用 Java 程式語言撰寫 Spring Boot 後端程式。

本文會建立一個可以啟動,但還沒有任何功能的 Spring Boot 專案,並使用 Maven 工具打包成 JAR 檔執行。

一、前端與後端的概念

前面提到的 App 與 Web,會與使用者直接互動,在此將它們歸類於「前端」(front end)。前端會向伺服器發出網路連線請求(request),得到伺服器回覆的結果後,前端程式就進行應變,像是呈現資料或提示訊息。至於這邊的「伺服器」,則屬於後端(back end)的範疇。

我們學習程式語言時,會在開發工具上(如 Eclipse、IntelliJ IDEA)寫一些語法。接著按下執行,跑完之後,程式就結束了。但後端程式不一樣,它運行起來後就一直在電腦上待命,並不會自己結束。

後端程式一收到前端的請求,就開始執行資料處理,通常還會伴隨資料庫的存取。最後將處理結果回應(response)給前端。

以生活情境來比喻,就像是我們去餐廳吃飯,跟店員點餐後,廚師就會開始製作餐點。餐點做好後,店員再送到我們面前。此時,我們是使用者,店員是前端,廚師是後端。店員送菜單給廚師,而廚師遞出餐點,就是前端與後端之間的互動。

本文介紹的「Spring Boot」,是一種後端程式的框架。所謂的框架(framework),是將複雜程式的實作細節,封裝起來後的產物。若讀者寫過前端的 Angular、Vue 或手機的 Android 程式,它們也都是一種框架。我們需要根據它們提供的程式物件或方法來開發。


二、環境準備

想跟著本系列文章學習 Spring Boot 開發,需準備好需要的環境與工具。請讀者事先上網下載安裝。

  • Java 17:Spring Boot 目前最新已來到第 3 版,其要求 Java 17 以上的版本。
  • Maven:這是一種專案的管理工具。用途是在程式專案中引進第三方函式庫。最後進行建置,打包成像是 JAR 檔的執行檔。
  • IntelliJ IDEA:此為開發工具,分為社群版(community)與高級版(ultimate)。後者提供一些較強大的功能,可試用 30 天,而筆者選用免費的社群版。

其中 Java 與 Maven 的部份,也能像筆者一樣,透過「SDKMAN」這項工具來輔助。它能幫助我們在電腦上安裝同一套件的不同版本,並輕易地切換。有興趣的話,做法可參考「Guide to SDKMAN!」這篇文章。

最後別忘了檢查 Java 與 Maven 安裝位置的「bin」資料夾,有無添加到環境變數。可在命令列分別執行 java --versionmvn --version,確認有顯示出版本資訊。


三、建立 Spring Boot 專案

Spring Boot 官方在網路上提供了實用的工具,叫做「Spring Initializr」。它能夠幫助我們輕鬆地產生初始的程式專案。

根據畫面上的項目,可以先勾選「Maven Project」、「Java 17 版本」、「Spring Boot 3.x.x 版本」與「打包成 JAR 檔」。

而「Group」、「Artifact」等區塊,可填寫足以代表公司的網域及產品名稱。其他欄位用預設值就好。

最後是圖中右方的「Dependencies」區塊,能在此加入自己已知需要的依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三方函式庫。我們預先選擇「Spring Web」,因為會利用它來開發「Web API」,並啟動內建的 Tomcat 伺服器軟體,做為 Spring Boot 程式運行的載體。

完成後按下「GENERATE」,便能將專案下載回來。無論是自己練習,或是去公司工作,在開發前都會先取得像這樣的程式專案資料夾。

打開 IntelliJ 後,請在入口畫面點擊「Open」,並選擇該專案的目錄。

稍等一段時間,開發工具便完成開啟專案的動作了。

四、專案概觀

(一)pom.xml 檔案

在專案中,讀者能找到「pom.xml」檔案,全名是「Project Object Model」。它是 Maven 專案的必要檔案,紀錄了一些描述和使用的第三方函式庫等。先前在 Spring Initializr 填寫的東西,可在此處這邊找到。

其中剛剛的「Spring Web」函式庫就在圖中下方的 <dependencies> 標籤中。若讀者日後需要其他函式庫,亦可在此添加。

若更動了 pom.xml 檔,IntelliJ 右下方會出現「Maven projects need to be imported」的訊息。屆時請按下「Import Changes」,讓開發工具重新整理,或把函式庫下載回來。

(二)application.properties 配置檔

簡單來說,這份檔案可以存放一些「設定值」,例如資料庫的 IP 位址和串接服務的帳號密碼等,就不必硬寫(hard code)在程式碼中。於第13課介紹。

另外,Spring Boot 本身也有自己的設定值,例如「server.port」可以指定要運行在哪個埠號(port),預設是 8080。

server.port=8080

(三)啟動類別

接著請讀者看到「DemoApplication.java」檔案,這是程式專案的啟動類別,筆者習慣改名為「Application」。@SpringBootApplication 標記代表這是啟動 Spring Boot 的類別。而 SpringApplication.run 方法則是進行啟動的動作。

按下程式碼行數那邊的綠色箭頭就能選擇「Run 'Application.main( )'」來啟動程式。從下方的 Console 視窗會看見一些訊息。

首先是 Spring 的圖案,下方寫著版本。接著是第一行,提到了 Java 的版本。第三行的「Tomcat initialized with port(s): 8080 (http)」,則代表啟動時使用了內建的 Tomcat 伺服器軟體。最後一行的「Started Application in XXX seconds...」,代表已經啟動完畢,可以接受請求。

五、打包專案

當開發工作告一段落,將成果交付出去後,當要正式運行後端程式,並不會是開啟 IntelliJ,按 Run 之後擺著。本節讓我們將打包出一個 JAR 檔,這樣在任何有安裝 Java 的環境(包含 Linux 系統),都可以啟動它。

請在命令列環境切換到專案的根目錄(即 pom.xml 檔的位置),事實上 IntelliJ 本身也有自帶終端機(Terminal)的視窗。接著執行 mvn clean package 指令,即可開始打包。稍等一段時間便完成了。

這個 Maven 指令有「clean」與「package」這兩項操作,它們的目的如下。

  • package:將專案中的 .java 檔,編譯成 .class 檔。接著連同靜態資源(如圖片檔)與配置檔(如 application.properties),一同打包成 JAR 檔。這些產出都會放在叫做「target」的資料夾裡。
  • clean:將 target 資料夾清空,避免比較舊的檔案被打包進 JAR 檔,導致運行起來發生非預期的情況。

讀者可在專案的 target 資料夾中找到一個 JAR 檔。若要執行它,請在切換到該目錄,執行 java -jar {JAR檔名稱} 指令,如下圖。

在命令列上出現的訊息,與先前在 IntelliJ 上執行是相同的。若要停止程式,按下「Ctrl + C」即可。

本文的完成後專案:
https://github.com/ntub46010/SpringBootTutorial/tree/Ch1

下一篇:【Spring Boot】第2課-認識 RESTful API 與前後端的資料交換

留言

  1. 請問一下佈署檔的部分,您有自己在加嗎?還是全都是原生的,因為我的少好多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嗨,不太懂你的意思耶...
      你說的佈署檔是指 application.properties 檔案嗎?
      我在之後的幾個章節有陸續在該檔案添加參數沒錯

      刪除

張貼留言